A-A+

心若无尘,落雪听禅

喜欢在飘雪的午后,盈一眸恬静,书一抹情怀,看那雪花落入红尘最深处。暂离尘世喧嚣,将心灵放空,尽情的体会那份旷达与纯净。生命的旅途中,会有不期而遇的欣喜,也会有痛彻心扉的清醒,一地落红,氤氲了冷暖;一树梅开,缱绻了浮华,雪如拂尘,能掸去俗世的无奈,也能让灵魂净化。

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着一曲花开花落,红尘驿站,总会有人来人往,曾经的美好,未曾辜负,落花散尽,风轻云淡。人之累由心而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来生活就会快乐,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都是沧桑,还有岁月沉淀的那份静美。

生命的旅途,一程有一程的风景。回看人生的画卷,曾经的片段,总有一些相遇,会停留在心底;总有一些人,给过我们温暖的陪伴。是谁将把光阴里的纯美,雕成一朵心花,用无痕的笔墨,温润着生命的色泽?是谁将灵魂缱绻,在一滴水的世界里,滋润出花间的情愫,于匆忙的时光中,相聚与分离?

一场心雨,淋湿了经年的诗句,独处的意境中,总会渲染心底的那一抹风景。斟一盏记忆的茶,让往事在杯中荡涤,归去的路口,时光已从指间的缝隙蜕化成惆怅,低眉处,不过是自己素描的那一片花影。一段光阴的背后必有暗角存在,那些无果的追求终敌不过日月婆娑,天边飘过的,只是一抹浮动的云彩。

人生的路上,请珍惜一起看风景的人,或许在下一个转角,便会挥手告别。所有的故事,有一天都会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吟一首小诗,书一抹眷恋,不为渲染心事,也不为将谁记起,只为在浅色的流年里,学会宽容和感恩,待到青丝缀满霜华,蓦然回首,若还有暖意,便是时光赠予的明媚。

一条路能走过多少坎坷;一颗心能容下多少悲喜;一份爱能承受多少别离,一个故事能演绎多少轮回,一段光阴能包容多少曾经,生命的旅途总会有分分合合;光阴的转角总会有来来去去,时光,跌跌撞撞,生命,浮浮沉沉,一个转身能带走多少过往,一眼回眸能书写多少沧桑。

是不是迎着阳光,就不会有阴霾?是不是不再想起,就不会再有悲伤?路在脚下,心在路上,生命的音符里,从来就没有重复的篇章。转身,微笑,用爱在岁月中修行,让心在辗转中安然,即便昨天的故事在心中成为断点,明天的路我依然会用明媚演绎精彩。

其实,每一个渡口都可以停靠,也可以摆渡,温暖,一直在身旁。人生是一段旅程,没有起点,不知终点。来往皆是客,懂得便是缘,所有的故事,都会落幕,轰轰烈烈的,毕竟是过眼烟云。禅悟之道,贵在明心,原谅时光,记住美好,删繁就简,定格岁月的片段,任生命的潮水涌动,我心自安然。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心若无尘,落雪听禅 | https://mj.aguanjie.com/5011.html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

描写梅花的诗句、描写梅花诗句

描写梅花的诗句、描写梅花诗句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

描写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的诗句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萧瑟...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出自宋代石孝友的《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参考赏析 鉴赏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