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变成“曾经的自己讨厌的样子”,真那么糟吗?

“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
这话还在耳边回荡,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四年了。想一想,那是我第一次明确的嚷出“长大后想干什么”。而我最讨厌成为的呢?嗯,不想当一个写字的人:因为小学写作文,翻来覆去,写了草稿还得誊(我们语文老师的要求,为了以后有上级老师来参观时,显得好看些),写得太累了!

然后,现在,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确切说,这点兴趣,在初三物理课做受力分析、画电路图时,已经消磨殆尽了。我成了个靠写字谋生的人:一个以前自己讨厌的人。
偶尔和人聊起来,大家会像发现“呀,小时候喜欢同一个女明星”似的,羞赧又兴奋的承认,他们也想当科学家,或者想当医生。为什么呢?嗯,因为科学家感觉无所不能!现在想起来,当时支撑我当科学家的念想,也不过是《机器猫》里各类神奇的机器、制造阿童木的那位博士,以及制造阿拉蕾的则卷千兵卫博士……至于科学家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不知道。喊出那个理想时,所抱持的,可以说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无知。当然,孩子的无知,通常是可以被原谅的。

十年之前,我和一位朋友合作改过剧本。深夜的上海,我们边在避风塘改剧本,边讨论着马拉默德和托马斯-曼的小说,然后,我们一起吐槽那个剧本的作者:“写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编剧这行当真这么好混么?……花点时间写够就好了么?”然后我们理所当然的发誓,将来要一直写自己的文字,绝对不做编剧。当然这次我们醒悟得比较早。两年之后,当我自己试图写一个短剧本时,已经明白自己当年多么蠢了,而那个朋友现在成为了一个认真用心的编剧。

上大学之前,我在无锡家里,时常和我爸看篮球赛。我们偶尔会吐槽“解说怎么连这个球员都不认识”、“话太多了!”、“这里胡说八道嘛”,然后我认真跟我爸说:“我将来有一天,做了解说,一定不能这样子。”2008年,我开始在一个电视台做解说嘉宾,然后我发现,许多事儿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挂耳机的位置会影响音量;解说过程中语速会不自觉的变化;音量不能过高或过低;直播前一晚睡前不能喝水不然次日会黑眼圈;有哪些话是解说过程里不能说的;有哪些笑话是不能讲的——我有一次看录像,听到了自己的解说,感觉奇奇怪怪的。然后我就想:真是,以前太敢说了。

我有个朋友,许多年前,提起相亲就杀气腾腾,提起结婚就火冲顶梁,喝了两杯酒,就会通红着脸,酒杯底敲着桌子说:哪怕死也不跟父母妥协!最讨厌做爸爸了!!——现在,他朋友圈里是带着妻子、孩子和父母出去游玩的照片。私下吃饭时,他用很温柔的语气说:孩子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明明不好看,但真有了,就喜欢得很呢……

王小波当年说,他偶尔也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后来看看,恨不得让先生们打他几棍。凡是以写文章为志趣的人们,一定都有类似的念头。回看少时写的许多东西,大概都觉得,还是不让人看见为好。不写文章的人,大概在过年过节时,听亲戚回忆小时候许多扯淡的话语,也会有“妈的那时说的做的都是些什么呀”之感。

我有许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比如去里斯本看大航海纪念碑;有些没有实现;有些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当时傻气得很,比如,“当个科学家”。这甚至跟自不量力无关,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家。

“人总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这句话近来流行得很,哀婉着青春的流逝、初心的消散、理想主义的凋零,仿佛梦碎灭的声音。倘若如此,的确值得凭吊。但前提是,那些梦想确实有价值。我清楚记得,我小学有位同学的梦想是当皇帝,可以管许多将军,而且绝对不要做皇帝之外的职业——这都怪我借给他看了太多连环画。现在,嗯,他应该也成为他所讨厌的人了吧。

人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并且放弃一些理想,这可能并不是那么坏的事。因为,少年时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那个样子很市侩很庸碌。还因为少年时自己很中二,很无知,而且不肯去换位思考他人的难处;少年时的理想被放弃,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热血和勇气了,而是因为那个理想的塑造是出于无知和狭隘。就像少年时跟着林黛玉一起嘲笑刘姥姥的人,也许长大后会明白一点刘姥姥的苦楚,意识到林黛玉说出“母蝗虫”三个字时的刻薄。许多人觉得要一路不回头的才酷,但陶渊明这么酷的人,还是转了个身,“觉今是而昨非”了。

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固然不是什么太让人开心的事,但是,曾经的自己,其实也未必那么纯真无辜。大多数人小时候,比起他们成长之后,可能都是个自我中心的、自恋的、无知又狂妄的熊孩子。
人有一种倾向,即无限美化过去:少年时做的梦,犯的错,都是可珍贵的,哪怕初恋是个人渣,也是个俊美的人渣,因为是初恋嘛;母校再差劲也不许人说,因为是青春嘛……但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没自己想象中美好。万事皆有尺度,理想主义和狂妄甚至自我中心,可能只有一线之隔;许多所谓少年纯真的情怀,也可能只是自我中心、恶意的狂妄或吹牛——这在成年世界也不罕见。

而曾经的、不知道世事疾苦的那个自己,所会讨厌的现在,可能并非有意为之。毕竟众生都在被世间流水推动,大多数人,其实并没那么多的选择。大多数人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多少也是因为许多不得已:自己的欲望、亲人的要求、朋友的期待。不希望自己在意的人(包括自己)难受。现在的自己,未必因为沾染了红尘,就是错的,也许只是见识了更多;就像曾经的自己,并不一定因为青春年少,以及疑似很有情怀,就是对的,也许只是因为无知。所以,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可能并不那么可怕。
少年时有许多梦想是好事,成年后还不离不弃也很动人;但你没必要为每一个梦想买单或哀婉。
毕竟,我们那么珍视的、曾经的自己,也许很大概率上,只是个熊孩子。

爱情语录:触动心灵的经典句子

爱情语录:触动心灵的经典句子
1、总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 2、只有经历了迷茫、彷徨、伤害、痛苦的人,上帝才发个他一张pass卡,这是一张成长的晋级卡。 3、有些事不要傻傻的等待,因为你想等待的结局是美好的,但真实的结局却是个悲剧。 4、有一种爱,就是像我对你这样,远远地,用一点微弱的想象,张望。给这暗下去的岁月,涂一抹口红。这么多年我都不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参考翻译 ...

“碧水浩浩云茫茫”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碧水浩浩云茫茫”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碧水浩浩云茫茫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 早春寄王汉阳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赏析:暂无。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