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描写思念的经典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描写思念的经典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同心而...

12条有关写景的优美语句

12条有关写景的优美语句
1、庐山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2、小溪秋色枫香乌臼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群鸭岸边勤对镜,旧装渐褪换新衣。 3、天成岩寺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碧空崖上水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 4、天成奇峡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5、朝霞绚丽多彩,仿佛是人世间最美的景色。可是,晚霞的美丽也毫不逊色. 6、观象山...

形容风景优美的诗句、描写景色优美的诗句

形容风景优美的诗句、描写景色优美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

咏史诗十首赏析

咏史诗十首赏析
    咏史诗不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诗,而是一种特定题材的诗。凡是歌咏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的诗,都是咏史诗。《文选》第二十一卷有《咏史》一类,选王粲《咏史》诗一首至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一首,共九家,诗二十一首。其中惟王粲、左思、张协、鲍照四人的诗题作《咏史》,此外,曹植称《三良诗》,卢谌称《览古诗》,谢瞻称《张子房诗》,颜延年称《秋胡诗》、《五君咏》。可知虽不以&l...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