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https://mj.aguanjie.com/712.html

关于人生的诗句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关于人生的诗句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人生乐在相知心 。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描写爱情的诗句 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描写爱情的诗句 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洛阳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斑竹枝,斑竹技,泪痕点点寄相思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舞徐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为君...

关于春雨的诗句、赞美春雨的诗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关于春雨的诗句、赞美春雨的诗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清明时节雨纷纷,...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