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国风·王风·采葛》

    作品赏析:

    此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 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译文]十年生死两处茫茫,不去想,也难以把它遗忘。她的孤坟在那遥远的地方,到何处去诉说我心中的凄凉呢?     [出典]苏轼《江城子》     注:     1、《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关于优美风景的诗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江南孟夏天,...

描写时间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描写时间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和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老学难成,日月如梭趱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出自宋代贺铸的《石州引·薄雨初寒》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