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描写有关七夕的诗句,关于七夕节的诗句诗词

    菩萨蛮

    (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古别离

    (宋)庚肩吾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鹊桥仙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

    (宋)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

    宋·黄庭坚

    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

    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

    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惟便疏放。

    百钱端欲问君平,早晚具、归田小舫。

    鹊桥仙(席上七夕)

    宋·黄庭坚

    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

    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

    鸳鸯机综,能令侬巧,也待乘槎仙去。

    若逢海上白头翁,共一访、痴牛騃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  这首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唐代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

一句话经典语录:最浪费的日子,是没有笑声的日子

一句话经典语录:最浪费的日子,是没有笑声的日子
引导语:没有把握的事,不要抱希望,那就不会失望,无法揣摩那个人,那就不要请求他替你做些什么事情,不让他有机会拒绝你,你才不会失望。不要爱上一个看来不会爱上你的人,那就不用失望。人生,有些失望是无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1、最浪费的日子,是没有笑声的日子。 2、当一个人忙的透不过气来时,千万不要碰爱情,因为爱情是需要靠氧气才能才存活的珍品。 3、忽然想起...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山明...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