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带鸟的诗句

带鸟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3、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1、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1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1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1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18、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19、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20、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1、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22、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2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2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2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26、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2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8、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2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3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3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3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33、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3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山的诗句
描写雨的诗句
描写风的诗句
唯美的诗句集锦
送别诗精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带鸟的诗句 | https://mj.aguanjie.com/490.html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清明》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参考赏析 赏析 此词的题目是“清明”,用很多笔墨描写春景,仅末...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参考翻译 译文 桃花和李子花在春风中招摇着妩媚的身姿,春风扶柳,柳条随风舒展比桃花...

佛说:若无相欠 怎会遇见

佛说:若无相欠 怎会遇见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 直到有一天遇到你, 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 佛说: 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 我忏悔。 佛说: 忏悔无用。 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 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 为此, 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你说: 自你在佛前求与我相遇的那一刻起, 我整整失眠了五百年。 我问: 冥冥众生中, 你是否是我为缘而几经伦回的那个人? 你说: 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 你无意中经过了有...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