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有位名校硕士朋友,费劲巴拉在北京考了个国家公务员,可工资除去房租,吃饭已成问题,为了将来的仕途能够坦荡些,又读了个在职博士,加上他老婆现在年纪大了,正在筹划生孩子,倍感压力。

  我们有个共同的群,里面硕士博士一堆,见连他都哭自己工资低,大伙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起来。朋友见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吆喝着,穷死了穷死了,这样下去,要下班摆地摊才够生活了,又说自己想辞职,早知道在帝都过得这样拮据,还不如回老家东南沿海做点生意。

  最后归结一句话:唉,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怎么觉得自己越读越穷了呢?

  此话一出,连常年潜水从不说话的人都冒出来,说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想考国家公务员考不上,你还想辞职,你确定自己不是在拉仇恨?

  也有人说,你以为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吗,你现在起码是旱涝保收,要知道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年头,一说到工资,总免不了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哀怨之气。物价高,尤其是房价高,已经让大部分八零后成为了不得不“啃老”的一代。人人都嫌自己挣得少,不够花,学历偏高的人群尤甚,总觉得拿到手的工资对不起自己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

  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挺看得开。

  一个人若是一直在读书,没钱就对了。

  学历和能力也许能助我们谋得一份收入还不错的职位,但毕竟大部分的行业,都不可能让我们“发财”。且凡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书念得多了,结识的人际圈子层次提升,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

  曾经有人问我,三年的研究生和三年的工作经验,谁更重要。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显而易见,研究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念,而三年的工作经验,却是每个工作之后的人早晚会有的。

  但是,当你读了三年研究生出来,以前本科毕业就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人,很可能已经升职加薪,单从“挣钱”这个角度来说,你的起点不一定比他高多少。但你此时的工资,一定比同期与你进入公司的本科生要多那么一点。

  这,也算是社会对更高文凭的一种认可和尊重吧。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种阶梯,是精神和技术层面上的晋升,和钱可没啥太大的关系。

  既然如此,为何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人为什么要读书?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读书”,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相对快速地掌握一些仅靠日常经验不可能掌握的必要生活常识,以及一些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比如,语文能教你为人处事遣词造句,数学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英语——好吧,英语是一门教育部认为你应该掌握的外语。

  脱离了课堂的读书,更是一个人拓展自己的兴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升自己眼界,开拓自身事业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一个会读书的人,能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前人的助力,在精神层次上走得更远。

  如果你要做学问搞学术研究,那么这辈子你大概都和书离不开了。

  如果你去经营一笔生意,读不读书真说不好能有多大影响。许多农民企业家,小学都没毕业一样每天给成千上万比他学历高得多的人发工资。因为,那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才能出真知的学问,再多纸上谈兵也不能生出金子。

  第二,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国家义务教育和高考,实际上的功能,是一种社会的阶梯。

  通过高考和高等教育,一个家族的人们得以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比如,农民的孩子再也不会只能是世代为农,他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变成国家公务人员,或者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比如教师、医生,或是金融从业者。

  所以,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却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如果你想挣钱,那么你做的并不应该是不断念书,而是早日在掌握了一门技术之后,投入挣钱的第一线。

  每逢傍晚,人群熙攘的地铁口或是天桥上,总会有一些衣着时髦的上班族在摆地摊,相信我们大家都没少见过。你们可能不以为然,有时看到好玩的东西,也会驻足蹲下来把玩,或者掏个腰包买下一个喜欢的小玩意儿。

  一位亲身摆过地摊的朋友告诉我,别看不起那些摆地摊的,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的纯利润可以上千。

  以从8点摆到12点计算,平均每小时250块,何况真正摆地摊的,都是11点之前就收摊了。

  怎样,是不是比大家的计时工资要高多了。

  曾经有个好朋友进了100个手机壳,便宜的1块钱一个,可以卖到十到二十块。贵的5-6块一个,市场价高达四到五十。一晚上只要卖二十个,纯利润就超过了她上一整天班的收入。

  所以,别对那些开着豪车摆地摊的人感到奇怪了,摆地摊也不丢人。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其中我最讨厌的,就是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自古公务员地位就高,我们总说士农工商,总把做生意的人排在末位。能混到吕不韦那种级别的企业家,身份早已不单单是商人那么简单。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也觉得做生意不好,没有社会地位,拼了命地想考公务员、当教师什么的,其实这都是一种偏见。

  一个人高尚不高尚,和他的职业没什么关系。现在信息开放了,什么丑闻都能爆出来,谁还能说老师都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护士都是白衣天使,公务员都是人民公仆?

  所以,关键看你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想做学问才应该不停读书,若真想挣钱去经商或创业才是王道,要知道,给人打工永远不可能发大财。真要能经营出一个上市公司来,也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出常人的智慧。那一切,跟混得了几张文凭,可没有多大的关系。

  反而是很多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本身学历并不高,可是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也想有个文凭撑门面,才想起来去名校混个好看的文凭回来,挂在企业的白墙上。

  可有些人本末倒置了,穷还不停地想靠念书念发财,又能有多大的作用。

  也许是因为咱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到大总听着大人们讲“读书改变命运”,却从没有人告诉我们,读书也是件奢侈的事吧。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咏菊》 无赖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

善良、心太软、没心机的人,看完句句入心坎!

善良、心太软、没心机的人,看完句句入心坎!
1、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2、迷茫,就是不想做小事,只想做大事;不想做手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不想做烦琐的事,只想做繁荣的事。其实人生没有迷茫,有的只是对自己的高估。且把自己看低,脚踏实地去做事。 3、当我们搬开了别人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有时,谎言只是一种保护,不知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全诗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全诗赏析
名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 年代: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形容生活充实的诗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形容生活充实的诗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