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你闯进我的心里,却又匆匆远去

情如流水,匆匆而来,却要匆匆而去。
习惯一个人夜里望月冥思,习惯倾听一曲《小桥流水》,让心灵的那一缕悸动在乐曲中频频跳动。窗外的宇宙,月朗星疏得让人心寒,心底的一丝余温也被它给侵染冰封。牛郎织女尚可七夕一聚,而我为何却要独自承受这般锥心的碎裂。

那年寒冬,你匆匆的来,叩开我心中那一扇铁窗,放进这冬日那一米柔和的阳光。我本是那一页白纸,从未描绘那绚丽的水墨丹青,从未书写那一页的相思华章。你的到来,内心深处如决堤的洪流,漫过山川,漫过湖海。曾以为我用心待你,对你那细微的关怀,能够换来你以我多一点的倾诉,多一点的微笑;曾以为我用尽我所有的力气去爱你,能够得到你那一点的青睐,多一点的注意和回应。可是我错了!错得大错特错!原来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一切都是我多情自悟。你就这样匆匆地来,却如此匆匆地离去。

曾经的我,心里一直梦想着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拿到我那一生宏愿的文凭,然后再回到家乡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用自己辛劳和汗水去浇灌那满园的苍翠。然而,事情却往往是事与愿违,中途却要安排我与你的相遇相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一点不假。我与你的短暂相处,就被你那一身倔强,你那一身强悍和不愿平凡的气息所侵染。不知不觉,我已然被你所深深吸引,虽然身在粤鹏,心却早已远飞湘楚。久而久之,心中的那份挂念,化成梦乡共同依偎的场景,化成梦乡一起携手夕阳下的徉徜小道。无奈,这却是我独自的相思,多情的挂念,终究是要面临那如同掉在地上的玻璃,碎满一地的残只片影。

带着一地伤痕,我选择了远行北上,让那一颗破碎的心,找寻仅存的一丝余温。北上的行程,虽然有点短暂,却可以让我不再想起那曾经的伤痛,不必再为这些烦恼而惆怅。庆幸,我可以在这旅途中领略到祖国的宏伟,祖国的秀丽。初次进京,本也以为可以安心的一睹国都的风采,览阅这千年文明的紫禁之巅。怎奈,那一对对恩爱的情侣,却勾勒出我内心的悸动,在心灵的深处泛起阵阵涟漪。
远游就此中断,只好归去。将满心的情思和挂念,再次游走在那座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城市。熟悉的是这里的一房一水,一草一木;陌生的是我们之间的联系是少之又少,随着时间的慢慢变迁而逐渐淡化。当我刚刚试着将你从心里放下,试着去给自己一个空闲,试着去爱别人,试着也被别人爱的机会那会,你却又再次来一点消息,再次燃起我对你的挂念和情愫。你总说“我不了解你,就无法走进你的心里;没有走进你的心里,就难以更好地照顾你。”是呀!我是没有了解你,是没有走进你心里,又怎能做到无微不至地关怀呢?可回头一想,你却从未给过我任何机会去了解你,从未给过我一点会意,哪怕是一下也好,而我又怎能走得进你的心里呢?刚有了一丝余温的心,却被这一下的牵动,再次摔下了那冰冷潮湿的深渊,碎满一地的裂痕,恐怕再也难以愈合。

岁月悠悠,来去匆匆。情似水,远赴湖海。破碎如镜,就只能将裂痕永远留下不堪的痕迹。你匆匆的来,就这样匆匆的远去。匆匆的片刻,匆匆的别离,留下我一腔的破碎情愁,在记忆的深处随岁月的变迁而悸动疼痛。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你闯进我的心里,却又匆匆远去 | https://mj.aguanjie.com/5045.html

形容梅花的诗句、含有梅花的诗句

形容梅花的诗句、含有梅花的诗句
●梅花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精心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山明...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出自唐代王维的《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

秦韬玉《贫女》全诗赏析

秦韬玉《贫女》全诗赏析
    秦韬玉,字仲明,京兆人。他父亲是一个禁卫军官,但他却爱好文学,作诗恬和浏亮。他巴结上当时有权有势的宦官田令孜,由田令孜的提拔,不到一年,官至丞郎,为保大军节度使幕下的判官。僖宗避难入蜀,他也随驾同行。中和二年(公元八八二年),礼部侍郎归仁绍主试,僖宗特下敕命,赐秦韬玉进士及第,并命礼部把秦韬玉列入及第进士二十四人名额内一起安排官职。以后田令孜就汲引他为工部...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