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此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

赞美荷花的诗句、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赞美荷花的诗句、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荷花  清.李禅 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露,渔灯一点透微红。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生日偶吟 清.方婉仪 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莲花 清.王文治 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 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 ◆莲花 清.张问陶 新雨迎秋欲满塘...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