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赏析  即使走遍天涯仍有江南的音信,从梅花含苞欲放时可以觉知春天已经临近。夜沉沉的微风轻吹,闻得芳香已较晚迟,不料第二天清早它却开满朝南的树枝。 面对梳妆台淡施脂粉一定要掠起群芳的嫉妒,你的落花只应飞到我的...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形容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形容冬天的诗句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