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出自盛唐诗人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https://mj.aguanjie.com/852.html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傲剑夫子阵诗句、傲剑夫子阵副本诗句

傲剑夫子阵诗句、傲剑夫子阵副本诗句
傲剑副本夫子阵诗句 傲剑副本夫子阵刷副本诗句按照字母排序 A 爱恨情仇江湖路,傲剑风雨几度摧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G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