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出自南宋诗人吕本中的《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出自唐代李贺的《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参考翻译 注释 ⑴飞...

描写春天的诗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描写春天的诗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

此生,来世,美极了!

此生,来世,美极了!
如若我是来还债的, 那就尽量多还一些, 宁人负我,我不负人。 如若我是来报恩的, 那就尽量多报一些, 今生为人实属不易, 我要把人性发挥到极致。 每当遭遇困境、 面对挫折、 感觉不被理解、 内心不能够平静时, 告诉自己: 今生已经是最后一生, 我将永远告别这个 娑婆世界, 没有什么值得长久计较。 虽一时之间 偶尔会有抵触与抱怨, 但我会很快 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觉知。 此生, 无论我拥有怎样的父母、...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