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过过墙来。

赏析
  本篇是“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一绝。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 一、二句先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悄然来临的春天的轮廓。“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如果说“土膏欲动”是着笔于地貌的话,那么,“雨频催”则落墨于天候,进一步将春意申足:春雨潇潇,仿佛在提醒和催促人们应及时耕作。真是天上地下,无处不回荡着春天的足音、无处不映现着春天的踪迹。这一句已使读者感到一股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但更能见出春天的神奇力量的还是紧接着的“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一饷”,即一晌,是片刻间的意思。色彩斑斓的“万草千花”片刻间便全都舒展开它们的笑靥,将原来不免萧索的田野、山坡装点得无比妖娆、无比芬芳,这该是何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壮观!造成这一壮观的春天的魔杖又该有多么神奇!无疑,这里,“万”、“千”,是极写春天的魔杖的作用范围之广,“一饷”,则是夸言春天的魔杖的作用效应之疾。

  第三句由全景化为中景,即由总写铺天盖地的春光转为展现屋后一角的春色。“舍后荒畦犹绿秀”,既称“荒畦”,原先之芜乱可明。连“荒畦”也披上一身绿装,变得秀色可餐,那么,在偌大的江南平原上,该呈现出怎样一番“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也就可想而知。显然,这一句暗含“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意,旨在诱发读者的逆推式联想。它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春风化荒芜为“绿秀”的力量。

  末句着意推出“邻家鞭笋过墙来”这一特写镜头。视野虽更为缩小,境却愈加张大。前面三句,巨如天、地,细如花、草,俱已攫入笔底,成为无边春色的“传播媒介”,但终究还是泛写,难收笔酣墨饱、神完气足之效。于是,作者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转而致力于特写。那么,以什么作为特写的对象呢?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支由邻家穿墙而来的竹笋,并将它放大到占据整个画面的程度。本来,几场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当数以万计,但作者却仅于“万”中取“一”,试图以“纳须弥于芥子”的笔法,借此“一斑”,透视那无边春色和无限春意。在作者笔下,区区此笋,破土而出之后又穿墙而过,充分显示了春天所赋予它的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不仅如此,细予寻味,“穿墙来”三字还暗寓“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意,同样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不言而喻,加上这一笔,使全诗显得气韵生动、血肉丰满。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出自唐代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

含有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含有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 欲穷千里目,更...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出自清代顾太清的《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参考翻译 注释 [1]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2]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出自唐代赵彦昭的《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参考翻译 注释 1、雕梁:【发音】 diāo ling【解释】梁: 支撑屋顶的横木; 栋: 最大的梁。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2、千岁:跟皇帝同一个家族的男性,...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