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东汉人曹操的《观沧海》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方位: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界寥廓,大海的雄壮现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绘,概由此拓宽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效果,表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壮的特色。

  前四行诗句描绘沧海现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形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屹立的山岛,它们装点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奇特壮丽。这两句写出了大海前景的通常概括,下面再层层深化描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前二句详细写竦峙的山岛:尽管已到秋风萧条,草木摇落的时节,但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绘:定神细看,在秋风萧条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崎岖。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条苍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临萧条秋风,极写大海的广阔壮美:在秋风萧条中,大海波澜壮阔,浩淼接天;山岛挺立挺立,草木茂盛,没有一点点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地,新的风格,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星汉绚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绘,是从海的平面去调查的,这四句则联络廓落无垠的世界,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转,好像都由大海自在吐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个人的幻想和夸大,展现出一派吞吐世界的雄伟气候,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地。言为心声,若是诗人没有雄伟的政治志向,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勃勃,没有对出路充满信心的达观气量,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曩昔有人说曹操诗篇“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即是《观沧海》这类着作。“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 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描写春季的诗句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描写春季的诗句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赏析  人王维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