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东汉人曹操的《观沧海》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方位: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界寥廓,大海的雄壮现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绘,概由此拓宽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效果,表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壮的特色。

  前四行诗句描绘沧海现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形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屹立的山岛,它们装点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奇特壮丽。这两句写出了大海前景的通常概括,下面再层层深化描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前二句详细写竦峙的山岛:尽管已到秋风萧条,草木摇落的时节,但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绘:定神细看,在秋风萧条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崎岖。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条苍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临萧条秋风,极写大海的广阔壮美:在秋风萧条中,大海波澜壮阔,浩淼接天;山岛挺立挺立,草木茂盛,没有一点点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地,新的风格,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星汉绚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绘,是从海的平面去调查的,这四句则联络廓落无垠的世界,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转,好像都由大海自在吐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个人的幻想和夸大,展现出一派吞吐世界的雄伟气候,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地。言为心声,若是诗人没有雄伟的政治志向,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勃勃,没有对出路充满信心的达观气量,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曩昔有人说曹操诗篇“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即是《观沧海》这类着作。“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 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描写赞美老师的诗句、于赞美老师的诗句

描写赞美老师的诗句、于赞美老师的诗句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教师不...

描写深秋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描写深秋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京兆府栽莲》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赏析  这首是白居易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诗人在府门前看到一节莲花,莲花花枝惨败,前八句景物描写,描写了莲花的惨白景象,第九句和第十句,引出议论和感...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赏析  南亭之游(参见《游南亭》)后,谢灵运开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胜。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抚平他心中的幽愤,所以这一段...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