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出自南宋诗人吴文英的《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赏析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少年游·离多最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跟...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出自唐代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此...

有关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

有关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

【哲理语录】其实,烦恼也只是个过客。

【哲理语录】其实,烦恼也只是个过客。
烦恼有时是我们身后的影子。如果我们愿意走在阳光下,烦恼只是路过。    烦恼不是你的主人,不能由着它主宰你的心境。它作为客人,只是路过你的心情,根本没有打算陪你许久,你又何必自寻烦恼。    烦恼如我们每个人随时都会遇见的老朋友。我们只需对它说声“嗨”,然后擦肩而过,烦恼会随风飘去,不再纠缠你。你若拽着它不放,面对好客的你,它当然会盛情难却,它会萦绕在你的身边,它会徘...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