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赏析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荣:繁荣茂盛。

   (3)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侵: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一片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4)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茂密

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优美诗句

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优美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晚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杨...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作品赏析:  1. 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忆当...

有关于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有关于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