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担心归顺的人少,只怕人们的财富不均;不怕老百姓贫穷,就怕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安定。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孔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经常受到人们的批判,人们会理直气壮地说:平均主义会造成普遍的懒惰,使整个社会失去进取心,永远停滞在贫穷的阶段。

  2. “不均”即不平等则可以刺激人们去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可以使整个社会摆脱贫穷。

  3.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孔子的“均无贫”的观点恐怕也不无道理。因为“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不均”才是现实中一个绝对存在的差距。

  4. 我们今天回头看一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会认为他们是“贫穷”的,但在当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贫穷”的。现在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也许自以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时的人认为是贫的呢?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贫寡”与“不均”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贫与寡的感觉,就是因为“不均”的存在,没有“不均”就无所谓“贫寡”。

  5. 比如在采猎人的平等社会中,既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大家自然谁也不会有贫与寡的感觉。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在现代人看来好象是很贫乏的。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贫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曾经度过了几百万年没有贫穷的生活。贫穷只是到了人类开始所谓文明进步的阶段之后,也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均”之后,才产生的。

  6. 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贫穷也就存在。想要通过拉大“不均”的程度来解决贫穷问题,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7. 当今世界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也仍然存在着贫穷的现象。尽管那里的贫穷,在极不发达地区的人们看来,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富裕;但是对发达国家的穷人自己而言,则实实在在是一种无可怀疑的贫穷。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并没有使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均衡地得到好处,富国贫国之间的差距比前工业文明时代更大。

  8. 甚至在一些极不发达地区,人们的绝对生活水平,都没有比他们的过去有任何提高,甚至还有所倒退。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这种世界性的贫困与不均现象,是现代化文明的直接成果。

  9. 意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https://mj.aguanjie.com/228.html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出自清代黄遵宪的《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村居》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赏析  句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是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     [出典]欧阳修《生查子》     注:     1、《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n...

表示忧伤的诗句、关于忧伤的诗句

表示忧伤的诗句、关于忧伤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和依照空城?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醉依绿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