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向来是文人墨客描写的目标,杨万里的这首以其共同的方法撒播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究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践造句大气,尽管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赏的口气中感触到了。这一句似信口开河,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触,因此更强化了西湖之美。公然,“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激烈的冲击力,莲叶一望无垠似乎与天宇相接,气候庞大,既写出莲叶之无边,又烘托了六合之雄壮,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外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理解通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触,再叙实景,然后形成一种先虚后实的作用,读过之后,的确能感触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秀丽风景。

  诗人停步六月的西湖送行友人林子方,全诗经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许,弯曲地表达对友人厚意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究竟六月的西湖,风景不与四时一样,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阐明六月西湖与其他时节不一样的风景,是足可眷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溢激烈颜色比照的语句,给读者描写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碧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量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烈日的映照下,更显得分外美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尽管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平的翰墨,给读者展示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地步。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造的中国画著作《映日红》,十分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画中有诗。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https://mj.aguanjie.com/570.html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月中钩 一作: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参考翻译 注释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3、...

有关水的现代诗句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有关水的现代诗句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水像一个温柔母亲  孕育一个个民族和国家。 水到曲成,它们已心甘情愿 历经十数年,有太多的沧桑需要覆盖。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弱水遥遥,终遥不过蓬岛和俗世的界与圈。 弱水汤汤,美人居之;桂栋兰橑,水袖云裳。弱水荡荡,美人出之;紫贝椒堂,凌波徜徉。烟波荒忽,音信渺茫;白水三千,摧予肝肠。 如果水自此向东,请鱼儿顺流而下,将纸条送给远方的人; 如果浪由此...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

描写荷花的诗句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描写荷花的诗句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