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出自南北朝的《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

参考赏析

鉴赏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

创作特点

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

争议

这首《西洲曲》,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类,认为是“古辞”。《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不载。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这个问题,很难成定论。但从内容和风格看,它当是经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民歌,十分精致流丽,广为后人传诵。此诗以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https://mj.aguanjie.com/6119.html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出自北宋诗人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出自宋代秦观的《画堂春·春情》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参考赏析 鉴赏 杨湜《古今词话》云:“少游《画堂春》‘雨余...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赏析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南,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所以,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青松   作者: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诗开始宣布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间一首。宣布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简直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