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

参考赏析

赏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

简析

本词又题作“秋日怀旧”,是抒写秋夜离情愁绪之作。词的上片以秋景感怀。开头“纷纷”三句,特感秋声之刺耳。因夜之寂静,故觉香砌坠叶,声声可闻。“真珠”五句。特觉秋月之皎洁。因见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亲朋,更何况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难为情。词的下片为抒愁。过片“愁肠”以下三句,写愁肠只在举酒未饮之时;“▼

赏析二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一叶落而知秋”,词人先从落叶写起。枯黄的落叶轻盈落在地上,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听到这些轻细的声音,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寒声碎”一句,词人意在告诉读者这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着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词人通过开头对秋声、秋▼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各异:唐圭璋认为此词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乡的愁苦触景生情而作。靳极苍认为此词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也许是在防西夏守边时,也许是贬官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汪中认为此词是“为思念室家之作”。▼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白门寥落意多违。”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

经典爱情诗句、一些经典诗句大全

经典爱情诗句、一些经典诗句大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   [译文]    残酷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典]  《礼记》   注:   1、【《礼记·檀弓下》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出自宋代晏殊的《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