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出自宋代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注释①陂(bēi)塘:池塘。②徜(ch▼

参考赏析

鉴赏二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

创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也曾写过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鉴赏

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漫春光。词人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 https://mj.aguanjie.com/6402.html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赏析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

关于中秋月亮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

关于中秋月亮的诗句、描写冬天的诗句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寒食月夜 白居易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感月悲逝者 白居易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经典语录150312:如果爱情暗淡,就让回忆灿烂

经典语录150312:如果爱情暗淡,就让回忆灿烂
1、其实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正常的。因为你还年轻。如果人一开始便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怎么做,那生活便没有了意义。你只有一路跋涉,历经艰难和险阻,承受挫折和磨砺,尝遍欢笑与泪水,才能最终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2、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3、幸福就是: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

爱情古诗词精选,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词选读

爱情古诗词精选,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词选读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