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  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但是,现今是▼

参考赏析

鉴赏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

创作背景

辛弃疾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赵淳召见,由三山(今福建福州)赴临安。虽然新年将到,也只得立即起程,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在陈端仁为他饯行的宴会上,写了这首词。辛弃疾对这次的召见不抱任何幻想。相反,他对主和派反动势力的认识更加清▼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 https://mj.aguanjie.com/6430.html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

经典的古诗名句欣赏

经典的古诗名句欣赏
常见名言名句 1.成语名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 持之有故,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晚清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触。尽管载着“浩荡离愁”,却标明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个最终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发叙事,在无限慨叹中体现出豪宕洒脱的气...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