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出自宋代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注释若:如果。何:为何。...

参考赏析

道理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出自南北朝的《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

正能量语录,句句在理的话

正能量语录,句句在理的话
一、治的了你脾气的是你爱的人,受的了你脾气的是爱你的人。 二、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三、如有谁让你难过,一定不要难过太久,因为太多时候,都是被自己编织故事困扰,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了事实的一角,只是需求没有满足的夸大,只是习惯于按自己的模式判断,远离事实真相的结果。真相往往没有你想像的悲壮和恶劣,真相中,多有你的误解,和自以为是的受伤,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出自两汉的《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参考翻译 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