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注释⑴西江月:原...

参考赏析

赏析

诗词联想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

评析

上片  以词为书信,是宋词传播的一道风景线。此词即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观其词察其人,无论文势文辞,我们都可发现一个视成规为草芥的缚不住的苏东坡。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词的上片写感...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https://mj.aguanjie.com/5689.html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赏析  司马光作此乃在退居洛阳时,其时他与王安石不合。诗中因风起的柳絮,是有所喻托的,实指王安石等人。“葵花向日倾”,则用以比喻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①人杰...

经典语录:一个人越懒,明天要做的事越多

经典语录:一个人越懒,明天要做的事越多
引导语:很多事你心里清楚,很多道理你都明白,可偏偏就需要旁人一遍一遍提醒,自己一遍一遍验证,才会劈头盖脸地顿悟。你明知道爱错了人,朋友苦心劝说,自己咬牙立誓,都阻挡不了你在痴情的世界里自我缠绵,然后某天醒来的时候也不知为什么,你忽然就懂了,其实他没有那么爱你,而你也没有很难过。 1、如果难过就努力抬头望天空吧,它那么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 2、当我对你说:你忙吧。其实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东汉诗人佚名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作者: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   此诗写天上一对配偶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视点调查他们配偶的分开之苦。最初两句分...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