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注释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③不知:不知道。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

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一段诗词,醉了时光

一段诗词,醉了时光
我知道,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经历了世事的智者,终于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接近那叫灵魂的地方。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 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 生活有诗和远方。 真正的...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诗句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诗句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盛唐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

关于感谢老师的诗句

关于感谢老师的诗句
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言云语莫听闻眼味香不属君内减除人我相,前无有死生分圭和合凭三照,水焚烧按九雯又武平清净出,头临月弄祥云  一横嘉景日常新古柏森森四季春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坛时复会仙宾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 不僧不道不温柔九伯人前不害羞觉性一时超法...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