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

参考赏析

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

创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意译我家新酿...

一句话经典语录:心在世外,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一句话经典语录:心在世外,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引导语:你不清楚为什么而忙,就会忙不到点子上而浪费时光。你没有大事可做,就会在小事上纠缠不休而忘了前行。你心中没有梦想,就会把蝇头小利当成追逐的对象。你不知道心中的向往,就会心里没底越走越心虚。你不能成为心灵的主人,就会沦落为外在情物的奴隶。 1、那些肤浅的赞美,是阳光中的尘埃,迷惑你的视界;那些非议与诅咒,亦是麻醉你的毒药,终会让你乱了心智。 2、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出自南朝诗人柳恽的《捣衣诗》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赏析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