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出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

参考赏析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

赏析一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

赏析二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

作者介绍

崔颢 崔颢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形容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形容冬天的诗句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诗经...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词主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丽的天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落日西沉、晚霞映江的艳丽现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水晶亮的模糊夜色。两者分隔看各具...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