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

参考赏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

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 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

评论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写秋天枫叶的诗句

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写秋天枫叶的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人生哲理诗句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人生哲理诗句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_有关描写雪的诗词名句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_有关描写雪的诗词名句
写雪的诗词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江南雪...

古代爱情诗词选读,经典爱情诗词名句大全

古代爱情诗词选读,经典爱情诗词名句大全
    诗经     关雎(诗经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秦风)  &nbs...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