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出自清代张惠言的《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参考翻译

注释

①负却:犹辜负。②只合:只得,只当。▼

参考赏析

评解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作者介绍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 https://mj.aguanjie.com/6393.html

中秋诗句: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全诗赏析

中秋诗句: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全诗赏析
中秋诗句“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作品赏析: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出自晚唐诗人王驾的《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赏析  这首即兴小,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出自宋代诗人曾畿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出自盛唐诗人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