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注释①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

参考赏析

赏析二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 https://mj.aguanjie.com/6459.html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出典]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   1、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描写月夜的诗句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描写月夜的诗句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云随竹动,月共水注。 烟飞溶溶,林月低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赏析  即使走遍天涯仍有江南的音信,从梅花含苞欲放时可以觉知春天已经临近。夜沉沉的微风轻吹,闻得芳香已较晚迟,不料第二天清早它却开满朝南的树枝。 面对梳妆台淡施脂粉一定要掠起群芳的嫉妒,你的落花只应飞到我的...

“但见新人笑”作者杜甫全诗赏析

“但见新人笑”作者杜甫全诗赏析
杜甫诗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出自《佳人》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