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注释①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②金盆:铜制▼

参考赏析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

鉴赏

诗一开头,并没有直接从荷花本身着笔,而是先从其他花卉的花与叶的关系写起:“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伦”,比并之意,世上的人对待花和叶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人们对花特别偏爱,把它栽在金盆中以供观赏,又倍加爱护,而花叶则听任它“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同时,其他花卉的▼

创作背景

开成三年李商隐新婚,绿荷红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夏天泾原幕里,王夫人会写诗,李商隐就用格诗、律诗来赠送给她,这首诗的含义明确易懂,主要是以“荷叶”为主题,使它能诵易晓,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迹,与议婚热恋之时的《荷花》诗前后相应。▼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出自魏晋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读李商隐的,只能是体会和品味。力求把握诗作的审美意象,并且调动读者自己类似的心理经验,才可能沟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譬如说,这首诗中崔雍、崔衮是何许人,家世如何,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诸如此类问题完全不必去寻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该问。凭借诗人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   从标题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领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