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译文]  有益人民的人,好名声永远传留于后世;坏人死了,坏名声却留在世上,永远受人唾骂。

  [出典]  《晋书》

  注:

  1、出处:《晋书·桓温传》(《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2、流芳百世的中文解释

  【解释】: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下去。

  【出自】:《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遗臭万年的中文解释

  【解释】: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出自】:《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3、桓温,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两晋政治舞台,桓温也算个枭雄了,“不能流芳百世,就当遗臭万年”的名言也是他首创的,史书上评价桓温说:“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当时他当了大将军又当宰相,就想再弄个皇帝过瘾,可惜没当成就病死了。

  4、“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句话常常为乱世枭雄引用,于是或造谣生事,或聚众滋乱,在混乱中枭雄们便浑水摸鱼,窃国窃权捞取好处。至于动乱给百姓们带来的灾难,枭雄们才懒得考虑。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始见《晋书》,乃是东晋时期大司马兼扬州牧(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江淮地区军政最高首脑)桓温的名言。

  5、后人用“流芳百世”表彰有益于人民的人,好名声代代流传;用“遗臭万年”指坏人死了,坏名声却留在世上,永远受人唾骂。

  6、往积极的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口号,是因为这句话反映的是一种热血和积极的处事态度,而不是说要做出什么“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成果,才叫大丈夫。这样的一个事物现象等同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就是说大丈夫把自己的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化为有形的语言符号,然后像信仰宗教一样严守教义。

  7、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

  冯友兰认为,人们常常崇拜的英雄,就其功业说,可能十分伟大,但就其境界说,并非十分高尚。英雄和奸雄,虽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但他们的境界却是相同的。冯友兰进一步?a href='http://www.gudianwenxue.com/hanfu/' target='_blank'>觯庸偶敖瘢行矶啻κ勒苎А⒆诮绦盘酢⒏裱匝栌铮谕飞隙急臧袢室宓赖拢率瞪先闯刹涣巳省⑷〔涣艘澹皇歉卟愦蔚木辰纾仓皇枪辰纭?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https://mj.aguanjie.com/221.html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出自晚唐诗人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

描写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景色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关于秋天景色的诗句
□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 翟塘峡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出自五代诗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