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职责降临到某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折磨,使他的筋骨经受劳累,使他的身体肠胃忍饥饿,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为总是遭受困扰麻烦。这样,便可使他的心态受到震动,使他的性格更加坚韧,从而增加他们所未具备的能力。

  [出典] 《孟子

  注:

  1、【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

  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

  (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8)曾:同 “增”。

  (9)衡:通“横”,指横塞。

  (10)征:表征,表现。

  (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3、【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4、【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练方面。

  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5、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

  6、(四)追求真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7、它是真正从内在到外在来鼓舞人心的,因为他真的可以在逆境的时候将给自己听,听完后会有充满斗志,不论前方有多少困苦,都能够挺过去,不是吗?

  如果一个人定了一个长期的目标,那他会很难实现它。如果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定下一个短期目标,那么这个人只要付出终会有一天实现它,而不断的加难自己的目标,人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进步。

  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都在等着我们去做,别太在意眼前的得失。我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很有道理。但是无论是幸还是命,人都要去努力。没有到最后一刻,你永远都是有得到的可能,不要放弃。

  也有朋友对我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勇敢面对失败,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怀念远方亲人及老婆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重的豪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变成古诗词中的体裁,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

经典佛教情诗大全欣赏

经典佛教情诗大全欣赏
    六世达赖喇嘛     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箴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赏析  芭蕉分绿,柳花戏舞,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