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景,戍卒的遭受,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苦楚。最初的描绘都是为后边作烘托和烘托,而侧重写望月导致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分开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承继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进步。

  最初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要素在内的宽广的边塞图景。咱们在通常文学著作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绘,而天山在中国西部,好像应该是月落的当地,何故说“明月出天山”呢?本来这是就征人视点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忆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现象。天山尽管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好像是在大家印象中只需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莽的现象,与雄壮澎湃的天山组合到一同,显得新鲜而壮丽。这样的境地,在通常才力单薄的诗人面前,或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规模比前两句更为宽广。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只怕“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幻想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间隔来解说“几万里”,看起来好像保险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间隔。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视点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远地方,月光下站立眺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华夏疆土,横度玉门关而来。若是联络李白《半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了解,诗的意蕴就更明白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绘,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好像仅仅写了天然现象,但只需设身处地领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思念乡土的心情就很简单感受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宽广的边塞天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现象。下,指 出动军队。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爬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比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役,使得历来出征的兵士,简直见不到有人生还故土。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描绘的目标由边塞过渡到战役,由战役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楼房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兵士们望着边地的现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闷的色彩,他们推想自家楼房上的老婆,在此苍莽月夜,叹气之声当是不会中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好像仅仅掉以轻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现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现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宽广而渺远。兵士们幻想中的楼房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气,在那样一个宽广布景的烘托下,也就显得分外深重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抵触,提醒了战役所形成的无穷献身和给很多征人及其家族所带来的苦楚,但对战役并没有作单纯的斥责或讴歌,诗人象是深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付出的沉重的价值!在这样的对立面前,诗人,征人,甚至读者,很简单激起一种巴望。这种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相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主意,是读者在读这篇著作时很简单发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通常诗人笔下,往往写得柔弱和过于愁闷,与之相应,境地也往往狭隘。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莽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豪情。这只需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着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娴雅。”若是把“娴雅”了解为不短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寂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宽广的空间和时间做布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分开之情交融进入,然后打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https://mj.aguanjie.com/458.html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参考翻译 注释 ①伫:久立,盼望...

有关于雨的诗句、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有关于雨的诗句、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出自唐代王维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