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丽的天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落日西沉、晚霞映江的艳丽现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水晶亮的模糊夜色。两者分隔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稳妥地参加比方的写法,使风光倍显生动。因为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心情和特性色彩,因此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思功用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落日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耀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现已挨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上照耀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含蓄、陡峭,写出了秋天落日共同的柔软,给人以亲热、清闲的感受。“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慢慢活动,江面皱起细微的波纹。受光多的有些,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当地,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捉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色彩,却表现出残阳照耀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间改变的现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个的喜悦之情寄寓在现象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恋恋不舍,直到初月升起,凉露降低的时分,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夸姣的境地。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亮的露水。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用“真珠”作比方,不只写出了露水的圆润,并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水闪耀的光泽。诗人再昂首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蔚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现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相同的一弯新月,想起其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由脱口赞许它的心爱,直接抒发,把豪情面向高潮,给诗篇造成了波涛。

  诗人经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调和、安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奇妙的比方来精心为大天然敷彩上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写暮江,到赞许月露,这中心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傍晚时起,一向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天然的喜欢、酷爱之情。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秀,是一幅上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心旷神往。”

  别的,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疑问。

  其一,《暮江吟》并非一向写“暮色江景”。假如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好像应一向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不幸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说:“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上或地物外表发出热量,使得地上或地物外表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聚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符合的当地,并非一向写暮色江景。了解此诗时必定要把抓住这个特色,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了解内容。有人以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彻底相符是作者的忽略或失笔。其实,这种状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傍晚时分一向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彻底用天然科学的研讨办法去研讨文学作品。

  其二,《暮江吟》首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落日斜照在江面上的风光,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恋恋不舍,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傍晚时的天然风光。这儿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干看到,因此这两句首要仍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秀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首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依据地理学知识,九月初三日,月亮坐落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呈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因为树木、修建、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能够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傍晚,本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归于傍晚,即“暮”的领域。

  其三,《暮江吟》写了三个不一样的“时间”。经过以上剖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首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傍晚;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彻底符合作者的欣赏次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材料都以为,“月似弓”与“露似真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间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短少地理、气候知识,无视了两种天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疑问。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刻,因为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上流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没有构成;而比及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https://mj.aguanjie.com/491.html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关于秋天景色的诗句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关于秋天景色的诗句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关于山水的诗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关于山水的诗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

描写梅花的诗句、描写梅花坚强的诗句

描写梅花的诗句、描写梅花坚强的诗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m...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