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丽的天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落日西沉、晚霞映江的艳丽现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水晶亮的模糊夜色。两者分隔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稳妥地参加比方的写法,使风光倍显生动。因为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心情和特性色彩,因此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思功用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落日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耀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现已挨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上照耀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含蓄、陡峭,写出了秋天落日共同的柔软,给人以亲热、清闲的感受。“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慢慢活动,江面皱起细微的波纹。受光多的有些,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当地,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捉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色彩,却表现出残阳照耀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间改变的现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个的喜悦之情寄寓在现象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恋恋不舍,直到初月升起,凉露降低的时分,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夸姣的境地。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亮的露水。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用“真珠”作比方,不只写出了露水的圆润,并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水闪耀的光泽。诗人再昂首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蔚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现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相同的一弯新月,想起其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由脱口赞许它的心爱,直接抒发,把豪情面向高潮,给诗篇造成了波涛。

  诗人经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调和、安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奇妙的比方来精心为大天然敷彩上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写暮江,到赞许月露,这中心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傍晚时起,一向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天然的喜欢、酷爱之情。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秀,是一幅上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心旷神往。”

  别的,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疑问。

  其一,《暮江吟》并非一向写“暮色江景”。假如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好像应一向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不幸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说:“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上或地物外表发出热量,使得地上或地物外表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聚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符合的当地,并非一向写暮色江景。了解此诗时必定要把抓住这个特色,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了解内容。有人以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彻底相符是作者的忽略或失笔。其实,这种状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傍晚时分一向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彻底用天然科学的研讨办法去研讨文学作品。

  其二,《暮江吟》首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落日斜照在江面上的风光,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恋恋不舍,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傍晚时的天然风光。这儿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干看到,因此这两句首要仍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秀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首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依据地理学知识,九月初三日,月亮坐落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呈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因为树木、修建、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能够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傍晚,本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归于傍晚,即“暮”的领域。

  其三,《暮江吟》写了三个不一样的“时间”。经过以上剖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首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傍晚;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彻底符合作者的欣赏次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材料都以为,“月似弓”与“露似真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间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短少地理、气候知识,无视了两种天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疑问。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刻,因为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上流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没有构成;而比及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https://mj.aguanjie.com/491.html

描写梅花的诗句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描写梅花的诗句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梅问腊到蓬莱。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墙角一只梅,凌寒独自开。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莫怕长洲桃李嫉,池边新栽七株梅。 梅雪争春未肯...

开始的时侯,我们就知道,总会有终结

开始的时侯,我们就知道,总会有终结
引导语: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在张小娴的字里行间,你总能找到些许有关都市爱情的痕迹。在她的爱情故事里,或许没有你,但总有你依稀的影子。 1、爱情不是在泥土里开出的花朵,而是泥土里的肥料。最后开出的那朵花,是你的人生。 2、岁月,会让你知道一辈子的心愿真的只是一个心愿。 3、曾经有机会目睹他最软弱或最糟糕的时刻,你仍然能...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出自唐代杜甫的《孤雁 / 后飞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

描写爱情的诗句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描写爱情的诗句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蜡烛有...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