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出自宋代苏轼的《花影》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怎么办的心境。

  这首诗从头到尾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改变中体现出光的改变,写光的改变中体现出影的改变。榜首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必“下”,由于红日逐步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体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改变,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改变。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体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改变,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改变,写花影的改变,归根结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心里的豪情改变。“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轻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恨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不见,大有幸亏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法之叹。诗人奇妙地将个人心里的豪情改变寓于花影的倏忽改变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宛转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方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方耿直之臣多次上书揭穿也杯水车薪;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不见,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方小人暂时隐姓埋名,但结尾依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终身宦途崎岖,政治失落的状况来剖析,发生轻视群小,怨恨官场糜烂的豪情也许是能够的。但诗篇作为文艺作品,它明显不能是日子的实录,它比日子自身大概更归纳,更会集,更有典型性,因而,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不免会有顺理成章之嫌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https://mj.aguanjie.com/539.html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出自宋代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参考赏析 赏析 李重元的《忆王孙》原来是有春、夏、秋、冬四季词的,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说四季景...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出自北宋诗人晏殊的《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赏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赏析
名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 鹿柴 作者:王维 年代: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

有关牡丹的诗句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有关牡丹的诗句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天下真花独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