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出自唐代人王勃的《九日登高》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言语上运用了平常白话,如“他席异乡”、“那从”等,显得浅显亲热。方法上第三句“情面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边思念亲人但是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选用反诘“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构成激烈的比照,运用了“无理而妙”的写作方法,尽管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格外逼真动听。前人在评估这首诗时说:“‘情面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这两句确实很妙。由于错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豪情,九日登高,眺望故土,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由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构成激烈比照,把思乡的烦恼推到顶峰。问得尽管无理,却烘托了豪情的真诚,给人以激烈的感染。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诗人。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1]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时年27岁,一说,26岁。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后世的人们只知《滕王阁序》文采的不朽,却不知当时王勃对旅途上萍水相逢的知己的怀念。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代表作《檄英王鸡》,《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https://mj.aguanjie.com/589.html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品令·茶词》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参...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出自宋代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咏物诗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

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意思是“他送我木瓜,我就还他美玉。” 作品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