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贵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敦亲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重义

    5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4、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55、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尚勇

    5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57、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5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好学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审势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求新

    7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勤俭

    7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7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7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奉公

    8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务实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8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描写荷花的诗句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描写荷花的诗句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藕田成片傍湖边...

有关于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有关于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桂绿云鬟。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松风涧水杂清...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出自清代袁枚的《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参考赏析 赏析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