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⑵▼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https://mj.aguanjie.com/6345.html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  这首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同陆游的许多...

毛泽东: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全诗赏析

毛泽东: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全诗赏析
毛泽东名句“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出自《清平乐·蒋桂战争》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作品赏析:   全词46字,毛泽东写于1929年。全词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利用白色政权自相残害的分裂和战争...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描写月亮诗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描写月亮诗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