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⑵▼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https://mj.aguanjie.com/6345.html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淡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诱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赏识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描...

经典爱情诗句、一些经典诗句大全

经典爱情诗句、一些经典诗句大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写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写中秋节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

感谢老师的诗句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感谢老师的诗句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言云语莫听闻。眼味香不属君。内减除人我相,前无有死生分。圭和合凭三照,水焚烧按九雯。又武平清净出,头临月弄祥云。  一横嘉景日常新。古柏森森四季春。福地清高稀俗事,名坛时复会仙宾。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