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 通:辩)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2)▼

参考赏析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

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https://mj.aguanjie.com/6350.html

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描写家的诗句

关于家的优美诗句、描写家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mdas...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此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