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出自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

参考赏析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赏析二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https://mj.aguanjie.com/6493.html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

描写杏花的诗

描写杏花的诗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零落不堪。两句写杏园零落不堪,是因为折花插头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形容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形容秋天的诗句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职责降临到某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折磨,使他的筋骨经受劳累,使他的身体肠胃忍饥饿,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为总是遭受困扰麻烦。这样,便可使他的心态受到震动,使他的性格更加坚韧,从而增加他们所未具备的能力。   [出典]...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