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出自唐代韩翃的《章台柳·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注释⑴寄柳氏:韩翃和柳氏赠答故事,见许尧佐《柳氏传》(《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及孟棨《本事诗》。⑵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与柳氏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据唐人许尧佐《柳氏传》和孟棨《本事诗》记载,韩翃少负才名,孤贞静默,所与游者皆当时名士。一富家李生,负气爱才,因看重韩翃,遂将家中一歌姬柳氏赠与韩翃。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落,士女奔骇。柳氏以色艳独居,恐不免,便落发为尼。不久,柳氏▼

赏析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卷八九〇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

作者介绍

韩翃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出自宋代周密的《扫花游·九日怀归》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沈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

毛泽东: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全诗赏析

毛泽东: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全诗赏析
毛泽东名句“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出自《七律·登庐山》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作品赏析:        诗作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俱活现于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

描写风的优美诗句、关于风的诗句

描写风的优美诗句、关于风的诗句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 令狐楚《少年行》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 陆游《钗头凤》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