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出自唐代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是首送行诗,写与友人分开时的情形。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行。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要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兄弟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站立,幻想着友人行将游五湖的情形。就这样分开了,不知有谁晓得诗人对兄弟的悠悠想念。诗人凭借眼前景象,经过眺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方法新颖,不落窠臼。

诗题虽是“践行”,但诗中看不到践行的局面,乃至一句分开的言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兄弟王十一(此人姓名爵里不详)现已登舟远去,小舟行进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一再挥手,表达个人依依之情。此刻,江岸上只留下诗人个人。友人此刻又怎么,读者已无从晓得,但从诗人送行的行为,却可幻想到江心小舟友人告别的情形。翰墨会集凝炼,构思奇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举措,浓墨烘托了个人送行友人时的心境。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行处长江两岸的雄壮景象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个人的惆怅心境。

第三句是真假联系,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泻了个人的关心和担忧。“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思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连绵,不绝如缕。真挚的友谊不同于通常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付,而在别后怀念。诗人对兄弟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单独久久凝睇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绘刘备与徐庶别离时的情形。

可是,眼力所及总是有限的。兄弟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兄弟渐行渐远直至不见的情形,一起烘托出诗人此刻空无孤寂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好像仅仅告知了兄弟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帆船沿江南去,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可是,诗句所包括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止境,肉眼是看不到了,可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向伴送他抵达目的地。在诗人的幻想中,他的兄弟正在落日灿照的太湖畔欣赏明丽的春光。

诗的最终,又从模糊的心机中折回到送行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入迷,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形交融,首尾相应,离思厚意,悠然不尽。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https://mj.aguanjie.com/602.html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赏析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出自南朝诗人范云的《别诗·其二》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赏析  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或指银河?),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据孟棨《本事》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Copyright © 2022  古诗词名句 | 古诗文网旗下网站 | 本站使用 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登录

分享到: